在 BIM 的研討會上,常常見到大家討論,我們最近又用了啥新軟體,它可以怎樣怎樣,但是內行人都知道,新的工具必然帶來新的運用卻不一定帶來生產力,甚至導致重工而效率低落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所以 BIM(軟體)的運用還是回歸到工作目標導向,如何與原本工作流程、組織整合使其相輔相成,簡而言之問題本身不在於軟體的使用而是在工作的流程與管理方式上。
一個更好的方式是,在工具本身之外,首先找到一套方法。當你有了好的作業模式後,如何運用工具,以及對於工具有什麼要求,就顯而易見了。最近大熱的 BIM 技術,也許並不能成為挽救事務所或營造廠資金和時間的那根救命稻草。
 
 
毋庸置疑的,BIM 不是救世主
也許有公司認為,會有一種神奇的軟體,如果用了它,就能為整個業務帶來質的飛躍。而且現實中,也有很多軟體廠商敢做出這樣的承諾。
但是,完整的故事其實並非如此。
生產能力專家和公司培訓師 Maura Thomas 在《哈佛商業評論》上說,技術只能強化一個現有的「工作管理流程」。請注意,這個「工作管理流程」是已經存在的。換言之,你可以砸錢買最貴的軟體,但是如果你沒有一個已經制定好的正確的工作流程供這項新技術來施展拳腳,那麼,技術也無能為力,或者,作用是非常有限。
Thomas 在《哈佛商業評論》如是說:「生產力,同樣,也是技能和工具的結合體,無論對於組織還是個人,都是如此。無論公司為員工購入了怎樣的軟體、App 和小配件,這些工具都無法讓員工有更高的產出,除非他們同時也被授以了一套可靠的作業模式,並以此來運用這些工具。」
 
軟體是軟體而非解決方案
很多公司以為只要有了新軟體就萬事大吉,但是卻不清楚,他們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他們買來熱門的軟體來著手解決棘手的問題,結果往往反而產生了更多棘手的工作,這是把新技術強行加到現有工作流程的結果。
近期有一家大型地產公司就出現了類似的問題。他們 80% 的時間用在了找資訊和做財務簡報上,而只花 20% 的時間基於財務報告制定決策。
這個比例應該顛倒過來。花更少的時間找正確的報告資料,然後更多的時間用來分析資料並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這家公司只是買了一些軟體,結果還會是一樣。
 
為何使用新軟體沒有產生效果?
因為經由我們諮詢並發現問題所在,他們的財務資料分散於多個伺服器上的數百個資料夾裡。所以我們解決方案是創建一個專屬的介面方便他們建置資料,並為數據建置管理訂定工作流程與結構,而此產生巨大差異。
Thomas 說:「一個更好的方式是,在工具本身之外,首先找到一套方法。當你有了作業模式後,如何運用工具,以及對於工具有什麼要求,就顯而易見了。」
 
 

引用連結 | BIM Won’t Save You, Unless You Address How You Work

編譯整理 | 羅嘉祥(Layton 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