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現階段是全球具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集中地。衛武資訊本次到上海,透過跟各種不同 BIM 服務類型的公司(參與的公司及人員可以直接參考本文文底由 KDG 整理的網頁資料)訪談、深度交流,讓衛武資訊能夠更加深入了解與理解大陸在 BIM 領域推動、普及與能力。大陸各界對於 BIM 的執行力之高不僅是政府的推動,而是這股潛力對於私人企業來說就是財力。
本文主要是分享衛武在上海與這些公司交流後,經過精簡的整理彙整,期能給予台灣同業與先進最直接的資訊。
- BIM 服務-畢埃慕:
- 特殊 BIM 服務-上海碧羿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 學術與特殊專業-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生樂科技):
儘管這些公司對於 BIM 技術的認同程度、嚮往、操盤手法,不是那麼的相似,各都以不同的經營角度切入 BIM 服務類型與執行方向,但在那樣的社會風氣與大環境底下,敢做敢衝,「落地」的程度確實是台灣無法想像的。綜觀來說,這次上海的行程看到的,可用「大有不同」來結論:
「大」有兩項,第一個是專案大,不單單只是規模放大而已,也因為市場大,所以能夠發想的運用與可能就更多,例如思考BIM與GIS的結合與運用在台灣就少見。第二個是政府大方向,這兩年多來上海市政府已經陸續發布了 BIM 規範、 BIM 收費標準、BIM 合約範本等,到了 2017 年更是明定一定規模以上的建案都要使用 BIM,這種魄力與推動的速度也不是我們在台灣的業界環境能想像的。
「有」是應有盡有。除了我們常見的 BIM 服務之外,還有結合 BIM 教學與雲端服務、結合室裝展示、超大型市鎮開發、都市交通建設、空拍、3D 點雲定位、FM 系統與雲端平臺等技術作服務。
「不」則是流程與專案關係不同。大陸走的是舊蘇聯的營造流程,所以設計公司往往只作到擴初,設計院執行細設,而估算、監造則有專門的估算與項管公司,也就是台灣事務所工作中的設計、算量、執照與監造作業等被拆分好幾個團隊,各自權利義務與作業流程自然就與我們熟知的不一樣。
「同」發展。對於 BIM 未來的發展與運用的前景,還有產業的走向,蠻多觀點都一致,BIM 在營建產業上位置、BIM 目前發展的困境、BIM 與其他產業的結合等等議題都是未來發展必須關注的。
最後感謝主辦單位 KDG 的孫總及其團隊,還有本次所有的與會業界人士,衛武資訊獲益良多。
文章參考 | KDG海峡两岸BIM技术交流会圆满举办
編譯整理 | 羅嘉祥(Layton)、黃政家(Kevin Huang)
コメントを残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