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端前期工程規劃是工程生命週期之起始點,傳統的施工前期工程規劃大多依賴工程經驗並輔以招標文件與2D圖的方式進行評估分析與規劃,並且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相關預計工程執行及整合作業,整合範疇包含契約規範檢討、法規、工法評估、施工規劃、介面及材質疑義澄清、圖說套繪整合、現地勘查、數量估算、疑義澄清、工料分析、價值工程回饋…等等。
BIM技術應用日趨廣泛,藉由BIM之參數化設計、資訊傳遞及各項模擬分析大幅改善了工程進行時預先遭遇的問題,而在施工前期工程規劃階段,衛武資訊經歷數個案例操作後,發現BIM技術及其應用可以有效的在這時期協助工程規劃人員提升作業效率,且在不增加太多工作量於工程規劃人員身,透過BIM實際輔助工程規劃並產出效益,與傳統不同的是,工程規劃人員可藉由BIM模型及其應用判斷施工動線、置料空間分布、驗證規劃、覆核算量,更可應用於檢討空間關聯性、4D施工工序、假設工程規劃、3D模型展示等等。
傳統工程規劃前期與BIM導入工程規劃前期其程序作業上的確有差異,由於工程規劃時間有限,無法在紙上與討論規劃作業完成後才進入BIM整合與實踐之作業執行,因此須採同步規劃執行且逐步完善的方式進行,衛武資訊認為,良好的BIM技術應用在施工端前期工程規劃主要需具備三項重點執行要素:
- BIM執行時間
- BIM應用技術熟練度
- 規劃整合度與流程掌控
施工端前期工程規劃具備要素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三項要素,實際應用展示亦是整個BIM技術應用在施工端前期工程規劃產出的主要成果,這些也是營造廠所需要與關心的內容,直接強化與增值投標內涵。目前較普遍的規劃成果,我們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項類型:
- 價值工程
方案選擇及工法建議模擬
由於工程規劃前期時間緊湊,通常僅針對專案特性選擇適合的幾項重點做BIM應用,並非所有應用都可達成,故在專案開始時必須確認應用需求,並且工程規劃人員與BIM工程師在建模及應用過程中亦須反覆檢討,進而在短時間修正提出及建議,協助工程人員各相關探討與分析,以達到成果一致性及準確性。
經過數多個前期工程規劃案下來,我們發現工程規劃人員越來越仰賴BIM產出的成果,配合各專案需求不同使產出應用達到工程規劃需求,以提升企業形象與競爭力,其代表著導入BIM對於工程規劃前期是有效用的,在業界已經漸漸成為良性競爭之工具。
コメントを残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