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撿料是專業(營造)中的專業(實務),撿料方式必須百分之百實際符合工地鋼筋綁紮需求,在實務操作上,營造廠用鋼筋撿料單與鋼筋施工圖做為鋼筋作業的管理與查核;鋼筋施工廠商則以撿料單來叫料、鋼筋施工圖來執行鋼筋綁紮。營造廠與鋼筋施工廠商實屬鋼筋作業相關的前線單位,仰賴的就是正確、精準、可施工的鋼筋撿料技術,傳統的鋼筋撿料方式均是以 MS Excel 搭配 CAD、PDF 圖面來呈現數量與鋼筋施工圖說,缺點則是無 3D 可視化檢視成果、無法立即因應工法工序變動而快速調整料單與圖說產出,甚至在鋼筋計價時仍有數量估算的核對議題。
用 BIM 來執行鋼筋撿料作業,則是以 3D 的方式依據實務鋼筋綁紮需求建置模型,依 BIM 的特點:「所建即所得」,既能 3D 可視化檢視,且後續的鋼筋撿料數量與鋼筋施工圖說也非難事。另外對於鋼筋計價的透明化、一致化議題也能有圓滿的解答。然而用 BIM 進行鋼筋撿料,回歸到實務上,尚有諸多環節必須考量,例如依工程規畫進展改變使用單一版本鋼筋撿料 BIM 模型,在營建管理上是否符合管理需求、產生的新式計價模式如何採納、整體流程是否因此必須調整…等,這些尚屬營建管理層面本篇暫不探討。本篇文章想跟各位分享的是撿料實務層面「鋼筋撿料 BIM 建模」與「鋼筋撿料資訊產出」,最仰賴的還是「鋼筋撿料專業知識與技巧」,並且必須配合「工地現場的工法、工序」進行調整。


 
依據撿料實務專業知識建 BIM 模
在鋼筋撿料實務上,各家執行的方式雖有不同,但「鉅細靡遺」的精神卻不變,數量上的差異往往來自於「鋼筋撿料精細程度」,儘管結構設計圖上的鋼筋標準圖已經按照法規明確的規定搭接、錨定…等鋼筋長度、重量規範數值,但實際細則卻必須按工地之認可,因此於執行鋼筋撿料 BIM 模型前,必須先開會確認工地的鋼筋撿料需求事項,例如(族繁所以僅列舉部分):探討定尺料的長度歸整(尾數30,50,80,100)與限制、大樑入柱之主筋標準彎鉤、版下層主筋直線錨定入梁長度、柱同層續接相鄰錯開長度、基礎柱主筋定位加 1 支箍筋、牆垂直筋底距離樓版面長度、椅馬長度與間距、各類預留筋延伸長度…等眾多細節確認事項,鋼筋撿料建模作業才得以據以執行。
然而有這些「法規」與「實際」的搭接、延伸、預留、錨定、加筋、交錯、間隔等數值資訊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建模了嗎?答案:是,不過還要考慮「工作筋」。其實「工作筋」是專業中容易被忽略掉的細節,也是除了搭接、錨定…鋼筋撿料精細程度之外容易造成數量差異的可能原因,本文大致為讀者以 3D 截圖方式概略介紹了柱、梁、版、牆等項所使用的工作筋,為此無非都是要忠實且鉅細靡遺的使用 BIM 呈現實際鋼筋綁紮樣貌,以提供下一階段鋼筋撿料單與鋼筋施工圖說產出之基礎。




 
 
配合工地現場的工法、工序調整
準備好鋼筋撿料 BIM 模型,接下來就是產出鋼筋撿料單(含數量)與鋼筋施工圖,坊間常用的 Revit 目前已有 API 插件,且輔以適當的流程與動作就可以執行這部分,假如軟體指令功能不敷使用,還可以自行開發 API。另外如欲需批量處理也可透過 Dynamo 撰寫執行,因此只要精確地將 BIM 鋼筋撿料模型準備好,產出鋼筋撿料單與鋼筋施工圖僅是需要再些許工時人力來完成了。

然而在實務的配合上,必須符合現場工法或工序(分區或分樓灌漿)來預先劃分產製鋼筋撿料單(含數量)與鋼筋施工圖範圍,在衛武資訊執行的鋼筋撿料歷案中,就因現場工法或工序的調整,原定的劃分區域範圍不同,進而需要多次重新產出撿料單,所以在實務操作上這部分需具備較彈性的作法與執行流程,才得以符合現場需求。特別說明,工法或工序調整,普遍常出現的情況是灌漿區域的重新劃分,例如一層平面要原本要分 4 區灌漿,後來調整為分 9 區灌漿,因此原本已經執行的鋼筋撿料單與鋼筋施工圖,雖然鋼筋綁紮方法不變,但劃分區域的調整將導致鋼筋撿料單與鋼筋施工圖必須重新切割與定義。

因為施作優先順序不同,雖然鋼筋綁紮方法不變,但將導致料單需因分區或分層而重新劃分

平面灌漿區域拆分 = 撿料上必須多超過一跨

 
 
BIM 不難,難在過程執行的困難
要達成使用 BIM 執行鋼筋撿料其實不難,而難在鋼筋撿料的「規範」、「實務」、「工地需求」等全盤了解(搞懂、弄通),並且需要仔細檢視如何提升使用 BIM 執行鋼筋撿料的「效率」與「產能」,進而產生更好的執行流程或研發新產品之可能。縱然使用 BIM 技術確實能提升鋼筋撿料的執行品質,如數量計算、圖說的整合、3D 視覺化、統一管理等好處與優勢,但並不是要取代原有屬於工程層面的知識、方法、流程(這邊的流程指的是鋼筋撿料作業以外與其他單位的執行或配合流程),應該是要以新技術讓營建產業再次繼續進化。文末,提供作者在實務操作上曾遇到的困難,分享給正在做或者是潛在使用者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