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中,我們簡單的介紹了 Dynamo 在幾何造型上的應用,但若是因此認為 Dynamo 只有這樣的功能的話,那真的是太小看它了。
Revit 之所以被稱為 BIM 軟體,無非是因為模型中帶有許多的相關資訊,而這些資訊的附加、改寫與管理一直都是模型中相當繁複且機械化的作業。若是有在關注 Revit API 的使用者應該都能發現到資料的轉入及轉出,或是利用Microsoft Excel 進行資料交換,一直在這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此外,一些自動化的參數設定,例如自動設定網格、樓層線以及流水編碼等等也是 API 開發中相當看重的部分。當然 Dynamo 開發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這樣的需求,所以 Dynamo 在這方面的應用就變得相當重視且多樣化,而且這部分剛好也是 BIM 軟體本身所缺乏的。
例如把 Revit 的圖紙資料利用 Dynamo 擷取出來轉到 Excel 後,將 Excel 貼到 CAD 中,最後再將完成的 CAD 圖紙資料插入當作圖目錄的作法,雖然目前利用 Revit 軟體內提供的工具與功能,也能達成這樣的目的,但是在進行標號排序或是版次修訂的顯示上,仍有部分差強人意的地方,而這就是一種利用 Dynamo 將 Revit 內資料取出重新整理後再次匯入的做法。
而衛武資訊在實際專案執行上,也確實利用 Dynamo 擷取 Revit 內部資料進行重整,再將重整後的資料重新導入至 Revit 中,例如網格與元件編號的大量一次性整理更新等。


另一種應用則是減少繁複的機械化動作,例如使用者當然可以手動測量與建立矩形房間的長寬計算式,若是今天建立的模型內僅有十間房間,那可能不是太多的工作量,但當模型越來越龐大,模型內的房間數從數間變成數十間甚至數百間時,這樣的工作雖不困難,卻相當地耗費人力,且還有可能因人為疏失造成資料錯誤。還好現在我們有了 Dynamo 這樣的工具,透過 Dynamo 我們先判斷房間的幾何造型是否為矩形,後續再依據舉行的長寬填入數值,此數值便可顯示在對應的房間長寬標籤上,不僅大量減少人力作業的工作量還能夠避免產生人為輸入資料錯誤的問題。
另外我們也在實際專案執行的過程中,利用 Dynamo 做為橋樑,將 CAD 的圖紙目錄直接匯入 Revit 自動產生圖紙,省去了一堆繁複建立新圖紙以及圖名、圖號的建立工作,不用多說,這個功能有在利用 Revit 進行圖面產出作業的使用者一定知道這個功能有多好用!


同時,在工程輔助上,衛武資訊也利用 Dynamo 擷取帷幕版片的座標資料,並產出制式報表,讓工程施作現場直接利用這些資料作為版片的分割定位及放樣。
就像我們先前分享的文章:什麼?! 建築師應該要學coding的五大理由?!所說的一樣,不論是程式撰寫或是 Dynamo 的應用無非都是希望能夠利用這些輔助工具來提高生產力,減少大量機械化的重複性作業。
在我們的生活中,製造業的生產力上一直是大幅超越營建業許多,其中的原因有許多,例如製造業廠製環境單純變因少,開模可促成大量高速生產、介面環境單純等等,但營建業產品獨創,一套設計只使用一次,且各方需求、介面的複雜度、法令規範、時間、成本考量等問題,也都是影響生產力的因素,再加上設計變更與版本的修改調整在營建業根本是家常便飯,在在都考驗著營建產業從業人員的專案執行力。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專案執行過程中繁複的機械化工作的部分交由程式來執行,若是能夠降低修圖重工的 10% 工作量就好,那麼學習 coding 或是使用 Dynamo 這類輔助工具的價值就能顯而易見了,而降低的工時與成本,若是能夠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以上,便自然能夠影響產業的生態與作業流程。Revit 的使用者,已經從2D平面的繪圖時代進步到3D立體的模型建利時代,同時不僅能夠透過模型瀏覽專案標的,也能夠利用模型管理專案資訊,既然已經前進了一個世代,那為何不再更進一步學習 Dynamo,往未來更進一步呢?
 
 

首圖來源 | DynamoBIM 官方網站
編輯整理 | 羅嘉祥(Layton Luo)、李宜謙(Jimmy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