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波 BIM 的洪流中,反對者攻擊 BIM 所宣稱的成本與生產力的利益仍然未經證實;於此同時擁護者也指出客戶們(專案業主)針對細緻度(LoD)的應用需要被再教育。
當 BIM 近來演變成業界最大的趨勢之一,有些人卻認為此一科技似乎並沒有成功顯示出它備受推崇的優點,例如曾任 Coates Hire Limited 董事長及營建業顧問的 David Chandler,便認為 BIM 所宣稱的優點根本言過其實,且尚未被證實。Chandler 說:「我認為現在 BIM 只是市場行銷上的一種工具,其實並沒有在此行業內造成太多改變。」BIM 被認為只是設計者蔽匿身分或是其他人用來檢討干涉衝突以及風險管理的一種菁英工具。他還說「這只是相同遊戲模式下的一種新玩具而已」,他認為在此產業內任何新工具被認為成功,即表示在成本及生產力方面都有改善。所謂改善,是指除非建造過程能夠更好、更聰明、更快速(至少加速50%),更划算(至少節省20%)。
「當 BIM 被認為是業界最好的萬靈丹,我質疑那些宣稱能夠有效降低成本的比較基準。沒有任何一個設計獎項能被量化成金錢價值 – 而這只是另一項美的競賽。此外並沒有聽到任何設計師在討論他們如何從中獲得速度的提升或是現場生產力的改進。」


圖片來源 | CN3D Construction's Blog

 
 
Swinburne 科技大學的 BIM 講師 Christopher Bryne 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對於 BIM 的評論是極具參考意義的,「BIM 的反對者的確指出有些關於 BIM 言過其實的評論是正確的」,但他也特別指出,科技對於效率的提升與否取決於所選取工具的種類及 BIM 建置程度需求的合適性。依他認為,許多問題的發生在於對專案的需求並無通盤了解的情況下,對於 BIM 細節的要求並不符合需求。「我們發現許多人被告知專案需要導入 BIM,卻未被教育專案所需的 BIM 細緻度」。他說「舉例來說,如果業主需要建置一個棚子(小屋),那麼他不需要一個 level 5 細緻度的模型來管理這個專案,因為它僅僅是個棚子(小屋)。「如果在這個例子中,BIM 顧問建議一個 level 5 細緻度的模型,那麼關於反對 BIM 的論點便是正確的,這樣子僅僅只是增加不必要的預算而已。然而如果今天是要建造一個各種高低樓層的複合開發案,BIM 仍然是一個好的選擇。」
Bryne 也特別舉了一個真實的例來說明當 BIM 的導入程度決策錯誤時會導致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一個結構簡單用途為存放重型機械的倉儲,僅僅只是因為頂棚有著一點點的變化,此案卻被說服要產出一個其實並不需要的 BIM 執行計畫,其中關於 BIM 的要求是荒謬而不合理的;此案其實僅僅需要一個 level 1-2 之間能夠進行干涉碰撞以及說明材料的 3D 模型即可,BIM 在此案的導入原本是可以發揮效用的。」Bryne 也指出在澳洲,針對業主的 BIM 教育以及標準的介紹才是 BIM 是否能夠在業界走得長久與否的關鍵。「因為澳洲尚未具備關於 BIM 的標準及委任模式,造成目前市場上有太多不肖的黑心顧問在兜售不符合業主需求的服務,且予取予求。而澳洲與英國的差異在於英國已經具備關於 BIM 的相關標準及委任模式,所以業主可以自行依循比對清單來進行核對。」

「許多人仍不瞭解 BIM,而只有當業主清楚知道他們需要 BIM 來做什麼時,BIM 才會有效!」

 

原文連結 | Sourceable 網站
首圖來源 | Asia Green Buildings
翻譯編輯 | 李致遠(Ryan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