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要求使用 BIM 應該必須是依附在營建產業總體策略下才能被指定執行,否則將僅能達成如同當年開始指定要求 CAD 時的效果而已。


在英國,早在政府強制要求之前,BIM 的效益已經被推崇備至且行之有年。數不清的案例研究與報告都顯示 BIM 可以將 A (編按:應指成本)減少多少百分比且改善 B (編按:應指效率)多少百分比。很多人說「希望他們(編按:應指政府)可以強制要求執行,如此一來大家都必須要使用。」對於這種說法,有正反二方的意見,事實上也沒有對現況造成任何改變。對知道效益且已經收割成果的公司來說,將會繼續執行 BIM (或至少部分),而對那些尚未導入的公司,則將繼續不會改變。
舉例來說,我曾在十五年前和一個機電承包商合作過,那時候他已經願意花上 3% – 4% 的契約價格將圖紙資訊建置成 3D 虛擬模型。試想:對一個僅賺取微薄利潤的公司來說,這個承包商算是投資相當大的比例在 3D 模型上,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做並非是因為被(業主)要求,乃是因為一合理的商業原因:因為在他們所承攬的每個工程中,光是避免碰撞,減少投訴並改善採購所省下的成本,便已遠遠超出投資在建模的成本。時至今日,他們更專注在廠製,BIM 以及精實營建,且不是因為被如此要求,而是因為這是門好生意。目前業界普遍呈現一種「如果 BIM 是被要求執行的話,那就好極了~」的氛圍,所以仍各自繼續進行有關 BIM 的簡報,說服某些專案導入(或部分) BIM,就像我們一直持續在做的事情一樣,而這也正是澳洲的現況。
直到全球金融危機(GFC)席捲英國後,情況似乎開始有些改變,GFC 代表的是一個非常難得且可能可以劇烈改變產業生態的機會,英國因此從一個為了競爭利潤的社會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完全沒有利潤可言的現況,政府的首席營建專家也直指造成這種情況的二大原因:現金和排碳,太少的前者和太多的後者。而這並不僅僅是一個在各方面樽節少量支出便能改變的現況,企業想要的是一個根本的解決方案:BIM 的時代來臨,然而更重要的是並不僅僅是單靠 BIM 而已。
英國《營建產業策略 2025》便描述了企業及政府努力地想要將英國帶至全球營建產業的龍頭地位,開宗明義便闡明在西元 2025 年,英國營建產業會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其中包括了:


圖片來源 | Constructing Excellence 網站

 
英國的營建產業預期在 2025 年將再也不會被延期交付、預算超支、商業摩擦、意外、不友善的工作環境,或是企業不願意配合改變等所煩惱。從上下文也得知 BIM 已經被明文要求於公共工程項目中,且業界也願意配合需求進而改變,然而這不僅僅是只要求使用 BIM 便能達成。為了達到這種境界,英國所採行的方式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要求更好的專案成果而非指定交付的過程;這方式巧妙且有效的地方在於 - 告訴業界甚麼該做而非如何去做。試著想像當你是業主而正在評估以下哪種方案能有效將專案無謂的浪費降至最低:
1. 指示所有你的供應鏈(專案參與者)利用 BIM 遞交專案成果。
2. 要求預算五百萬美金的專案用四百萬美金達成。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不會有任何一家營造廠會選方案二,因為沒人會用四百萬美金來完成一個,依照以往經驗需要五百萬才能建造完成的案子。然而在後金融海嘯時代,很有可能市場上也已經沒有其他案子可以考慮了,專案承包團隊再也無法只是認為做不到而不去承攬,大部分的承包商會開始去尋求如何將專案用更好、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去完成。而會如此開始去這樣做並不是因為被要求,而是因為這是一種好的承攬生意的方式,因為比競爭者多了讓業主願意買單的利基,這表示若企業不創新思維終將會被市場淘汰。業主其實在決定要求交付好的專案成果及如何遞交的方式上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像方案二其實再清楚不過,因為「直接要求最終成果而非如何達到」,表示承攬團隊能自由決定如何整合並遞交專案成果,無論是 BIM、精實營造、廠製以及其他方式,為何要限定單一方式而非彈性綜合運用這些方式呢?根據統計,營造過程所造成的浪費約為造價的 30%。因此,當業主質問為何成本七十萬美金的資產,卻需要付出一百萬美金才能完成時,單單指定要求建造過程使用 BIM 並不會讓成本降低至七十萬;然而若業主要求的是一個相對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專案成果時,業界將會非得接受這樣的挑戰而去試著達成。
根據顧問 Allen Consulting Group 所做的報告顯示,到了 2025 年,BIM 將能協助澳洲的 GDP 成長五個基本點,投資收益比則為 10 倍。無疑地,BIM 加強鞏固了整合及協同的過程,這將會協助改善專案成果。儘管十年前在英國就已經有大規模清楚的證據說明 BIM 的益處,卻仍是歷經危機轉折後才讓英國政府認同的營建產業策略將 BIM 納入要求之中。澳洲也有可能就是需要一個契機才能迫使政府發展屬於澳洲的 2025 年營建產業策略,若不促成此一急迫性,企業僅會故步自封地逐漸調整自身的生產力,然而這並不足以讓澳洲的公司具有全球的競爭力。英國最近也積極推動 Digital Built Britain Level 3 BIM 的策略規劃,當許多公司仍在觀望等待 BIM 被納入法令時,其他公司則是直接開始導入它 – 不僅增進國際競爭力也強化本身的能力來與外來的公司競爭國內的專案。

圖片來源 | 3D Perspectives 網站

綜上所述,如果你仍強烈的認為(澳洲)政府應該強制要求 BIM,那麼試想有一天假設成真,所有公共工程都被強制要求 BIM,那麼其他非公共案件呢 – 是要主動導入 BIM 還是也要等各個私人業主要求後才要開始導入?又或者要等政府部門將BIM 納入相關審核流程才願意開始啟動?若真是如此,那麼政府豈不是應該將精實營造、廠製(非工地現場製造)、整體專案遞交等都一併制定?這些因素都在在影響專案利潤甚巨。筆者本身是 BIM 的支持者並且相信政府部門在這鼓吹數位化的時代洪流中,將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來協助(澳洲)企業與全球產業競爭。不能否認 BIM 絕對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要求使用 BIM 應該必須是依附在營建產業總體策略下才能被強制訂定。因此,業主針對專案應該是要求交付e更好的專案成果,而將如何達成留給企業界來決定。例如:若直接要求降低成本達 20%,想要承攬專案的承商將會在提案中創新使用各種科技、流程並實際運用執行。這當中有些公司將會採用 BIM,大部分也許仍不會;然而客戶已經對於營建過程所造成的不必要浪費越來越難以忍受,只有願意創新改革的公司才能夠成功生存下來。我們都在遊說政府部門訂定相關產業策略過程中扮演各自的角色,然而絕對不要只是坐著等 BIM 被制定後才開始行動。
 

原文連結 | Sourceable 網站
首圖來源 | Sourceable 網站
文章編輯 | 李致遠(Ryan Li)